俗話說:“老人不講古,后生會失譜”,如果老年人不跟青年人講講過去的傳統,青年人做事就容易沒有準則。
中華文明源遠流長,底蘊深厚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民間流傳下來眾多口耳相傳的俗語老話。這些俗語老話,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是人類數千年智慧的結晶。關于社交禮儀方面,老話就有: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”的說法,這句老話什么意思呢?不擺哪三盤菜呢?且聽筆者細細道來。
所謂: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”,指的是民間的一種餐桌禮儀,意思并非具體指的不擺某三盤菜,而是說接待客人時,桌上不能只擺放三盤菜。
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”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
“三”這個數字,在我國古人心目中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。
據史料記載,古人認為天為一,地為二,天地相加成三。在《道德經》中也有言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?!?/p>
由此可見,“三”不僅是一個數字的概念,道家還把“三”比喻為萬物之母,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征。就如“宇宙三材天地人”、“天空三光日月星”、”地有三形高下平“、”人有三尊君親師“等等。
在回到如今社會,我們仍然會將很多事物以三為關鍵因素串聯起來的。就好比現在很多領導開會總結時也總是會說,我在這里就總結三點。
所以說,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“,從傳統文化方面來講,是為了與我國心目中的這個“三”這個數字的意義區(qū)分開來。
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”與我國祭祀文化有關
我國的祭祀文化歷史積淀深厚,儀式冗繁。像是今天的春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等傳統節(jié)日,均由原始祭祀天地神靈、祖先的節(jié)日演變而來。
祭祀,是我國的一種信仰活動,源于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。在祭祀禮節(jié)中,祭品是有一定的規(guī)范的,俗話說:“祭品三牲豬牛羊、上前先燒三柱香”,自祭祀儀式起源以來,古人就形成了擺放三盤祭品的習俗。
所以說,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“,從我國的祭祀文化來看,是為了與祭祀文化的祭品區(qū)分開來。
結語:以上就是老話“待客不擺三盤菜“的釋義了,當然放到如今社會未必還能適用,但是了解了解俗語老話背后的傳統文化故事,也未嘗不是一番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