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邊無際的藍(lán)天也敵不過奉國寺的大雄殿的高甍巨桷。
屋檐從高聳筆直的正屋脊平緩地延伸出來,仿佛這個莊嚴(yán)的屋頂才是頭上的蒼穹。整個建筑風(fēng)格凝聚了唐代的“豪動”和宋代的“醇和”。面闊九間,進(jìn)深五間,帶著“九五之尊”的氣派;厚重的屋頂靠一組組蓮花座似的斗拱撐起,昭示著佛法的威嚴(yán)。
大雄殿一點(diǎn)也不像寺廟,更像是故宮里的太和殿。站在寬闊的廣場上望著大鵬展翅似的大雄殿,如同置身蒼茫的天地間,瞬間遁入無邊無際的法海。
進(jìn)了大殿里,七尊高三丈的大佛一字列開,氣勢震懾人心,連大聲喘氣也不敢。雄偉的尺寸把大佛面容的莊嚴(yán)也放大了好幾倍。眼神微微低垂,將世間萬物盡收眼底,似乎一看到罪孽就會伸出五指大山將它壓在底下。站在這列大佛底下的人顯得特別渺小無助,虔誠的善信跪在佛前好像也只是為了乞求佛祖憐憫地看自己一眼,開口傳授半句佛謁真諦。
飛天彩繪失去了昔日的光輝,佛像上積著難以清掃的灰垢,經(jīng)歷了五次大劫的大雄殿如今也像一頭年邁的雄獅安靜地躺著。進(jìn)進(jìn)出出這里的不再是皇親國戚,成了老百姓過年除歲的場所。每年臘八奉國寺都會大辦廟會,縣里老老少少都會來這里喝粥看戲、上香祈福。
這里不再是過去那個祈求國運(yùn)昌盛的祭壇,但依然是讓義縣每個人心里倍感自豪的地方。老一輩對著后輩,本地人對著外地來的朋友,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著奉國先七佛的故事、當(dāng)年的輝煌盛世、千載的浮沉歷史。太多講不完的故事讓奉國寺變得越來越神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