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狼人伊人中文字幕,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,中文字幕日本特黄aa毛片,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,有你真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

首頁  >  百科博覽  >  民俗民風
都快2024年了 南方為什么還沒有集中供暖

2023-12-04 來源:科普中國

每到冬天,南北方的室內(nèi)溫度都會發(fā)生一次“大顛倒”。沒有暖氣的南方,在室內(nèi)也要穿著毛衣和棉襖。尤其在寒冷的夜晚,還要拋棄暖烘烘的被窩去上廁所,這幾乎對每個南方人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
而在有暖氣的北方,小伙伴們在房間里穿著短袖、吃著雪糕,實在熱得受不了了,還得開一開窗戶透透冷風。

真的想問一句:都快 2024 年了,為什么南方還沒有集中供暖?

秦嶺——淮河線,怎么就變成了“供暖分界線”?

要說我們國家的集中供暖,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50 年代末了。在 1953 到 1957 年,第一個五年計劃被提出,我們國家決定集中力量進行工業(yè)化建設,其中就包括蘇聯(lián)援建中國的 156 項重點工程。在這些重點工程中,就包含了北京第一熱電廠、大連熱電站、石家莊熱電站等等熱電廠,在 50 年代末陸續(xù)開始建設,這些熱電廠成為了我國集中供暖的急先鋒。

但是考慮到熱電廠需要消耗大量的煤,而在建國初期,我國的工業(yè)基礎還比較薄弱,像“煤”這樣的重要資源比較緊缺,所以不太可能在全國都進行集中供暖。因此,需要做出取舍,優(yōu)先給“足夠冷”的北方地區(qū)進行集中供暖。

在我們國家,并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來劃分南北。但 1908 年,中國地理學家、中國地學會的首任會長——張相文老先生在《新撰地文學》提到了“北帶南界”的說法。這個“北帶南界”,就是我們中學地理課本上經(jīng)??吹降摹扒貛X——淮河線”。

秦嶺——淮河線和我們國家的最冷的時候(1 月)的 0 攝氏度等溫線基本重合。比如,下圖為 1961 年 1 月和 2023 年 1 月 0 攝氏度等溫線,雖然 0 攝氏度等溫線位置會有變動,但基本和秦嶺——淮河線相差不大。

因此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時期,就按照秦嶺——淮河線作為集中供暖的分界線。北方供暖,南方不供暖,這也是資源相對匱乏時期的一個折中方案。

當然了,北方供暖也不是一蹴而就。

雖然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末,北方就已經(jīng)開始建設熱電廠,但集中供暖真正普及開來,還是在上世紀 80 年代之后。比如,在 1980 年,北方只有 10 個城市集中供暖,到了 1989 年,已經(jīng)有 81 個北方城市擁有了集中供暖,到 2003 年,北方已經(jīng)有321 個城市實現(xiàn)了集中供暖,而且城市里的供暖面積也在不斷擴大。

到了今天,北方的絕大部分城市都有了集中供暖。而且隨著南北之間的人口交流越來越多,在冬天體驗過北方暖氣的南方小伙伴們自然是羨慕不已。

南方到底冷不冷?

很多人覺得,南方之所以沒有集中供暖,很大一個原因是“不夠冷”。但南方真的不冷嗎?

如果拿廣東、海南去和東北三省相比,當然是沒有什么可比性的了。我們對比的對象,主要是那些在秦嶺——淮河線周邊的城市,以及南方一些特殊區(qū)域的城市。

1 秦嶺——淮河線周圍的城市

雖然秦嶺——淮河線是固定不動的,但是這附近的氣溫每年會變化,而且線兩邊的城市氣溫差距并不是很大。

比方以“供暖線”南北的駐馬店市和信陽市為例(原本信陽市不在“集中供暖區(qū)”,最近幾年,開始建設集中供暖設施)。

駐馬店市的 1 月日平均氣溫在 1.5 攝氏度。信陽市的平均氣溫在 2.4 攝氏度,相差并不大。但硬生生被一條“供暖線”切割開,其實不太合理。

2 濕度帶來的“魔法攻擊”

在生活中,我們經(jīng)常聽到這樣的玩笑,說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,零下二三十度純純的冷,而南方的冷是“魔法攻擊”,雖然絕對溫度并沒有很低,但因為南方的空氣比較潮濕,讓身體感覺更冷。

其實,這不是錯覺。空氣濕度確實會影響體感溫度。

大致說來,在冬天 0 攝氏度左右,濕度每增加 10%,體感溫度會下降 0.8~1 攝氏度左右。

如果考慮濕度,我們看秦嶺——淮河線以南的信陽市,冬季體感溫度會在零攝氏度左右,而即便是長江邊上的南京,在考慮濕度的情況下,1 月的體感溫度也在零攝氏度上下,這個溫度還是挺冷的。

3 南方的高原

除了秦嶺——淮河線周邊的城市,還有一些更靠南的地方,氣溫也不算高。比如在中國西南部的貴陽,它的緯度并不高,和福州幾乎在同一緯度上。但 1 月份的貴陽平均氣溫在 3.9 攝氏度,再考慮到這里 82%的平均濕度。貴陽 1 月份的體感溫度也會在 0.7 攝氏度左右,也屬于比較濕冷的。

可以說,南方很多城市在最冷月份的體感溫度也會達到 0 攝氏度。但從整體上來說,南方體感溫度這么冷的時間并不長。

南方有必要集中供暖嗎?

雖然網(wǎng)絡上“南方集中供暖”的呼聲越來越大,在之前的兩會上也有專家建議要以長江為“集中供暖分界線”,但南方集中供暖還需要考慮實際情況來安排。

1 集中供暖成本并不低

南方的一些伙伴可能會誤認為,北方的集中供暖是不需要花錢的,免費的集中供暖誰不要呢?

但實際上,北方的小伙伴每年都是要為集中供暖繳納取暖費的。

以北京為例,北京市居民用熱的供暖費為每平方米 24 元(北京市熱力集團中心大網(wǎng))。一個 90 平米的房子,每年需要繳納供暖費 2160 元。而相比之下,在南方如果只在最冷的月份開空調(diào),即便全天 24 小時都不間斷地開著空調(diào),多出來的電費一般也到不了這么高。

而且,除了每年都要繳的供暖費,假如要在南方進行集中供暖,需要修建熱電廠、鍋爐房、熱力站等等設施,同時需要鋪設多級的集中供熱管道,在管道進入每一棟樓房、每家每戶的時候,也都需要對原有建筑進行改建,這些費用將是一筆天文數(shù)字。即便有政府補貼,依然可能讓一部分居民難以接受。

比如 2019 年,河南省信陽市在修建集中供暖系統(tǒng)的時候就碰到了麻煩。

某些小區(qū)的大部分住戶都不愿意支付供熱公司 240 元/平米的暖氣管道報裝費(按 90 平米算,相當于每套房 21600 元)。因為這筆報裝費加上每年 2000 元左右的供暖費,可能還不如每天開空調(diào)劃算。

如果不是絕大部分居民都支持集中供暖,那么花大力氣修建的集中供暖設備、鋪設的供熱管道就更難收回成本,集中供暖的意義也就不大。

2 供暖效率低

除了集中供暖的成本投入,南北方建筑在建設時候的差異,可能也會降低南方集中供暖的效率。

因為考慮到北方樓房需要進行集中供暖,在設計建造時需要參照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(diào)節(jié)設計規(guī)范》(2012 年后被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(diào)節(jié)設計規(guī)范》替代)。房屋的傳熱系數(shù)需要達到一定水平,但南方建筑在建設的時候并不需要參照集中供暖的建筑標準來建。

因此南方建筑的保溫效果相對會弱一些,集中供暖的效率可能會不如北方,這也會增大能源的消耗。

再加上集中供暖可能會帶來的環(huán)境問題和污染治理的成本等等問題。南方要不要進行集中供暖,也應該視當?shù)氐木唧w情況而定。在寒冷天數(shù)不長的地方,分散供暖可能會比集中供暖效率更高。

所以如果采取一刀切,比如以長江為“供暖分界線”,那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。

分享到:
責任編輯:朝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