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397年三月,即柏肆之戰(zhàn)結(jié)束后一個月,慕容會終于帶著遼西的援兵抵達了薊城。見到援軍終于行動了,城中將士都憋了一股氣,要出城與敵決戰(zhàn)。征北大將軍慕容隆對慕容寶說∶“拓跋珪雖然得到一點小利,但是從去年十一月至今,魏軍已經(jīng)在外度過了新年,進攻態(tài)勢受挫,兵馬死傷大半,人心思歸,各部分崩離析,這正是擊敗他的良機。趁著我軍士氣高漲,敵人士氣低落時出戰(zhàn),沒有不勝之理。如果繼續(xù)待在城內(nèi)不出,則將士沮喪,事情拖延越久,越有可能發(fā)生變故,以后再想出戰(zhàn),就難上加難了。”
慕容寶表示同意,可是慕容麟?yún)s每每予以阻撓。慕容隆四次集結(jié)部隊準備出擊,每次都因慕容麟的阻撓而臨時取消。
三月十一日,拓跋珪來到中山近郊的盧奴。慕容寶派使者來見拓跋珪,請求將常山以西全部割讓給北魏,后燕只防守中山以東,雙方達成和解,后燕還送還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,以表示誠意。拓跋珪同意了。可是很快,善變的慕容寶又反悔了。
三月十三日,魏軍再度包圍了中山。
后燕數(shù)千將士一起到慕容寶那里請愿,沒有主心骨的慕容寶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又同意了。慕容隆開始整頓軍隊,在城門等待慕容寶出發(fā)的命令。可是,慕容麟?yún)s又一次堅決勸阻慕容寶,出兵的命令遲遲未下。眾人氣憤至極,慕容隆更是流淚而去。
也許,慕容麟三番五次地勸阻慕容寶,目的是讓眾人對慕容寶產(chǎn)生怨恨,自己好從中得利吧。也就是在當天深夜,慕容麟率領(lǐng)自己的親信士兵,劫持了北地王慕容精,讓其率領(lǐng)禁軍發(fā)動叛亂,誅殺慕容寶。慕容精嚴詞拒絕,慕容麟大怒,斬殺了慕容精,然后率領(lǐng)妻子兒女逃出中山城,依附盤踞在中山西山的丁零部眾。中山城內(nèi)為之震驚。慕容寶也十分擔心慕容麟會北上薊城,奪取慕容會的龍城之軍。而恰在這時,慕容麟的侍郎段平子從丁零那里逃回,并對慕容寶說慕容麟招誘丁零,軍容甚盛,將要偷襲薊城,回到龍城。慕容寶本就擔心這一點,如今聽了段平子的話,更加憂心忡忡。
慕容寶召集慕容隆和慕容農(nóng)商量,計劃棄守中山,回到遼西,退保龍城。慕容隆表示同意,他說∶“先帝歷盡艱難,成就了中興大業(yè),駕崩剛剛一年,國家就成了這樣,我們怎么對得起先帝?如今,外寇很盛,而內(nèi)訌又起,骨肉之間反目成仇,百姓恐懼不安。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確無法與敵較量了。北遷舊都龍城,也是可取的。但是,龍城土地狹窄,居民稀少,回去之后,如果仍像在中原那樣生活,那么收復(fù)河山,建立大功,是肯定做不到的。應(yīng)該節(jié)約用度,愛惜民力,鼓勵農(nóng)耕,訓練軍隊。數(shù)年之后,國庫充實,而趙魏地區(qū)民眾受夠了兵災(zāi),思念燕國時代的安定生活。到時率軍南下,恢復(fù)河山也不是不可能的。就算不行,我們依靠天險,也足以度過安穩(wěn)的日子,養(yǎng)精蓄銳啊?!?
慕容隆在傷心之余,審時度勢,給慕容寶,指出了離開中山之后燕國未來的發(fā)展方略。
慕容寶說∶"你說的話很有道理,我全部聽從你的建議。"
三月十四日,也就是在拓跋珪再次包圍中山、慕容麟逃走的第二天深夜,慕容寶與太子慕容策、遼西王慕容農(nóng)、高陽王慕容隆、長樂王慕容盛等人,率領(lǐng)一萬多騎兵北上薊城。河間王慕容熙、渤海王慕容朗、博陵王慕容鑒都還年幼(慕容朗、慕容鑒為段元妃所生),沒能及時出城,慕容隆返回城中,親自駕車將三人帶出。燕將王沈、王次多、張超、賈歸等人投降了魏軍。樂浪王慕容惠、中書侍郎韓范、員外郎段宏、太史令劉起等人帶著三百名皇家樂師,逃往鄴城,投奔慕容德。
一時之間,中山城內(nèi)無主,百姓人心惶惶,東城門打開以后,很長時間都沒有關(guān)閉。拓跋珪得知慕容寶棄城北逃以后,打算趁夜進城,把守住東門,而曾經(jīng)主張活埋參合陂降眾的冠軍將軍王建,卻打算白天進城便于進行搶劫,他對拓跋珪建議說,夜晚進城,恐怕士兵們會偷盜后燕國庫財物,請求天明再進城。拓跋珪聽從了王建的話,并未下令魏軍趁機入城。開封公慕容詳沒能隨慕容寶等人一同逃出,城中的人隨即擁立其為城主,這才關(guān)閉城門繼續(xù)據(jù)守。第二天,拓跋珪發(fā)現(xiàn)城門重新關(guān)閉,就組織全軍對中山城發(fā)起猛烈的進攻,可是數(shù)日進攻,卻一直難以攻下。
拓跋珪命人登上瞭望車,對城內(nèi)喊話∶"慕容寶已經(jīng)棄城而逃,你們這些百姓還白白送死,到底在為誰防守?為什么不遵從上天的旨意獻出城池投降,而非要自取滅亡呢”
城上的人回答∶“我們只是一群無知小民,大家害怕投降以后還像參合陂的降眾一樣被活埋,在此固守,僅僅是為了多活一天罷了。”
當時,王建就站在拓跋珪的身邊。拓跋珪聽了,氣得扭頭就朝王建的臉上連連吐口水。拓跋珪又派遣長孫肥、李粟率領(lǐng)三千騎兵北上追趕慕容寶,一直追到范陽(河北省涿州市)也沒有追上。
慕容寶率軍從中山撤出以后,在阱城突然遇到了慕容麟。慕容麟沒有想到慕容寶會到此地,不由得驚慌失措,率眾逃奔蒲陰(河北省順平縣),又南下駐扎在望都。駐守中山的慕容詳,忙中偷閑,出兵北上,偷襲慕容麟,將其妻子兒女俘獲。慕容麟又逃往山中躲避。
而在薊城城內(nèi)的清河王慕容會則傾身接納各方人才,秣馬厲兵,率領(lǐng)步騎兩萬,排列軍陣,南下接應(yīng)慕容寶。
三月十六日,慕容寶一行抵達薊城南郊。此時,他的身邊只剩高陽王慕容隆率領(lǐng)的數(shù)百騎兵,擔任警衛(wèi)。
慕容寶抵達薊城兩天之后,即命令將薊城城內(nèi)的所有財物全部裝車,隨著大軍一起運往龍城。
魏將石河子率軍追擊,三月二十日,在薊城東面的夏謙澤追上了燕軍。慕容會整頓軍隊,與魏軍作戰(zhàn),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則率領(lǐng)從中山帶來的騎兵,直沖敵陣,大敗魏軍。
夏謙澤大捷讓慕容會很是得意,慕容隆以叔父之尊多次訓誡他,這讓慕容會非常惱火。慕容會知道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兩人都在龍城做過留守,而且兩人又都是自己的叔父,他擔心抵達龍城之后,自己將失去對當?shù)氐目刂茩?quán),又感到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做嗣君,因此,開始密謀作亂。與此同時,幽州和平州之兵素來受到慕容會的恩惠,都不愿意隸屬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二王,他們集體請求慕容寶說∶"清河王慕容會英勇謀略都高過當世,臣等發(fā)誓與他共生死。請陛下與皇太子、諸王留在薊城王宮,臣等跟從清河王南下去解京師之圍,再將大駕迎回中山?!?
暫時放棄中山,經(jīng)營龍城,這是慕容寶在中山已經(jīng)確定的國策。況且,此時已經(jīng)放棄薊城,全軍也已上路,更不可能返回。這些幽州、平州將領(lǐng)們對慕容寶說的這些話,極有可能是慕容會指使的,他借口南下收復(fù)中山,目的是想要回兵權(quán),為下一步叛亂做準備。
慕容寶身邊的人都厭惡慕容會,他們對慕容寶說∶“清河王沒有被立為太子,已十分不滿,他才能武藝超過常人,又善于收買人心,陛下如果恩準了他們的請求,臣等擔心中山解圍之后,春秋時期衛(wèi)國衛(wèi)輒不讓老父歸國的歷史將會重演?!?
慕容寶對大家說∶“慕容會年紀尚輕,才能趕不上二王(指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),怎能肩負統(tǒng)帥的重任?況且,朕將親自統(tǒng)領(lǐng)全軍,還需要他的輔佐,豈能讓他離開朕?”慕容寶手下的眾將聽了,都很不高興。
幽平二州眾將的建議,其實是在逼宮。眾將退下之后,慕容寶身邊的親信建議慕容寶殺掉慕容會,以絕后患。
侍御史仇尼歸向慕容會密告說∶“主上的左右是這樣密謀的,主上也將要聽從。主上是大王的父親,可是今天父親已經(jīng)有了別的想法。大王手中的軍權(quán)如今也快失掉了。大王進退無路,將何處存身恐怕沒有保全的可能。不如誅殺二王,廢黜太子,大王入主東宮,并兼行將相職權(quán),匡扶社稷,方為上策?!?
慕容會猶豫不決,一時間沒有答應(yīng)。
與此同時,慕容寶對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說∶“慕容會遲早會發(fā)動政變,應(yīng)當早點將其誅殺,不然將釀成大禍?!?
二王均表示∶“大敵當前,中原紛亂,國家危難,如同累卵。慕容會鎮(zhèn)撫舊都,安定民眾,保全國境,聽說國家有難立刻萬里奔赴,其威名足以震動夷狄。況且,他叛逆之形尚未顯露,應(yīng)該暫時忍耐。如果突然將其誅殺,不僅傷害了父子之情,也有損主上的威望?!?
慕容寶說∶“慕容會叛逆之心已經(jīng)顯露,而你們卻仁慈,不忍殺他。一旦他發(fā)動政變,肯定要先害死他的叔父們,然后再加害于我。果真如此,你等當思量我今日之言?!?
四月六日,慕容寶一行抵達廣都黃榆谷(遼寧省建昌縣境)。當晚,慕容會派遣自己的親信黨羽仇尼歸、吳提染干率領(lǐng)二十多名壯士,分頭偷襲沉睡中的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。慕容隆在自己的寢帳中被殺。慕容農(nóng)身披重創(chuàng),但依然生擒了仇尼歸,并趁著夜色逃入深山。
慕容會得知仇尼歸被抓,擔心事情敗露,當夜即面見慕容寶說∶“慕容農(nóng)和慕容隆陰謀作亂,臣已經(jīng)將他們誅殺?!?
慕容寶當然知道慕容會是惡人先告狀,他假裝十分高興,安慰慕容會說∶“我早就對二王有所懷疑,如今你將其誅殺,做得很好。”
第二天一早,慕容會整頓軍隊,下令戒嚴,大軍繼續(xù)北上。大軍沒走多遠,慕容農(nóng)即從山中出來。慕容寶見到弟弟以后,大聲呵斥道∶"你為何要辜負我?"于是,下令將其拿下。
又前行了十多里地,慕容寶命人召集群臣吃早飯,并商議給慕容農(nóng)定罪。等到慕容會就座,慕容寶向衛(wèi)軍將軍慕輿騰使了個眼色。慕輿騰拔出寶劍,朝慕容會的頭顱砍去,但只傷到了慕容會的頭部。
慕容會跑回自己的軍中,率軍進攻父親慕容寶的大營。慕容寶率領(lǐng)兩百多名親信,飛馬逃奔了兩百多里,當日下午進入龍城。慕容會率軍一直追到龍城以南的石城,還是沒有追上。慕容會派人要求慕容寶誅殺左右,并請立自己為太子。慕容寶拒絕。
第二天,慕容會派仇尼歸率領(lǐng)先頭部隊進攻龍城,當晚卻被出擊的慕容寶部隊擊敗。公然與父親翻臉,慕容會索性一不做,二不休,把慕容寶的御用車輛、器具全部據(jù)為己有,并把慕容寶后宮的宮女賞賜給身邊的將帥。他又自稱皇太子、錄尚書事,任命了自己的文武百官,而后,親自率領(lǐng)大軍朝龍城撲來。
四月九日,慕容會的大軍抵達龍城城下。慕容寶登上西門城樓大聲斥責。慕容會見到父親,竟然不下馬,反而命令士兵鼓噪示威。城中將士看到這一情景,個個怒火中燒。黃昏,慕容寶命令將士出城進攻,大破慕容會軍。慕容會的士兵死傷過半,慕容會逃回軍營。當晚,侍御郎高云又率領(lǐng)一百多敢死之士,夜襲慕容會的軍營。慕容會全軍潰散,慕容會本人僅僅帶領(lǐng)十余名騎兵狼狽南逃中山,被中山城中的開封公慕容詳殺死。慕容寶在龍城城內(nèi)將慕容會的母親以及慕容會的三個兒子全部誅殺。
四月十日,慕容寶下詔大赦,凡是參與慕容會叛亂的同謀,全部赦免,并官復(fù)原職。
慕容會之亂,是在后燕帝國行將分崩離析之時發(fā)生的一次內(nèi)亂。在這次父子殘殺中,英勇而富有智謀的兩個人慕容隆和慕容會均被殺死,慕容農(nóng)身負重傷,再無昔日的勇氣。假如當初慕容寶能夠聽從父親慕容垂的遺言,冊立慕容會為太子,也不會發(fā)生這場變故。將慕容會、慕容隆的英武用于對付外敵,也許拓跋珪就不會那么輕易得手。
一個國家將要滅亡之時,總是將心思用于內(nèi)訌上,自相殘殺,自斬手足,可惜亦可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