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吉他,我們多半是想起大學時光里那些經常在課余撥弄著琴弦,唱著《同桌的你》的男生,卻很少關注他們手中的吉他。其實,吉他的造型在一些大膽的藝術家手里,已經發(fā)生了變化。
●一把半截琴弦的觸摸屏吉他,完全不用讓手因為長時間按弦而疼痛。這款觸屏吉他的造型與一般電吉他非常相似,琴身上半部分的琴弦異于普通琴弦,只要按住它即可完成各種和弦。而在吉他的拾音器附近也沒有琴弦,而是被超靈敏的觸摸屏感應板取代。據說這塊觸摸屏可以很清晰地分辨手上的力道和位置,也似乎更能考驗彈奏者的功力。
●著名的吉他設計師George Marlin近日制作了一款大腳吉他,并把它送到美國邁阿密的吉他節(jié)上展出,不知道這樣的吉他彈起來是否很有“腳感”,看上去像是手腳并用的情形。
●總有許多達人善于用樂高磚塊做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東西,這一次,他們試水了樂高樂器。據說這款樂高吉他由上千個樂高磚塊組成,完全是DIY之作,外形看起來很酷,但樂器的安全性實在讓人擔心,它不會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,突然散架吧?
●都說藝術是從搞破壞開始的,就有一位日本藝術家,把好端端的12把吉他揉捏成一件雕塑。雕塑的原料一目了然,除了并排擺放,藝術家還將吉他擺成圓形,呈現出幾件很有藝術感的吉他群。而這些樂器的魅力也正源于它的形狀和構造。不知道這種吉他是否真的能夠支持多人彈奏,如果只是擺設,也是舞美設計的一個好選擇,或是擺在劇場門外,權當吸引觀眾的招牌吧。
■音樂人點評
外觀討巧還真不重要
喬小刀不僅是知名音樂人,也是創(chuàng)意達人,他認為,“外觀看起來奇形怪狀的吉他,如果能發(fā)出特殊的聲音,肯定會帶來與普通吉他不同的聲效,但是如果只是外觀討巧,音質沒有太大區(qū)別,我想我不會購買。對于音樂人來說,樂器的外觀并不重要,樂器的音質或者說音樂本身才是最重要的?!?/p>
喬小刀還猜測,這類怪樂器應該價格不菲,“既然不會對音樂本身有影響,音樂人也不會感興趣,我們買吉他也并非完全不看外觀,還是會挑選一把拿起來順手的吉他,以方便演出。我覺得現在看來,這類怪吉他在中國可能沒有什么市場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