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農(nóng)歷七月初七,是中國的七夕節(jié),這個節(jié)日俗稱“女兒節(jié)”或“乞巧節(jié)”。同時,因為長期與一則愛情神話故事綁定在一起,它在當代又被人稱為——“中國的情人節(jié)”。
提起七夕節(jié),總是不免會提及到“牛郎和織女”的“鵲橋會”。中國古代,
最早涉及這則愛情故事的文學作品,是誕生于兩漢之間的《古詩十九首》中的《迢迢牽牛星》。
《古詩十九首》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極其崇高,它是繼《詩經(jīng)》之后,影響力最大的五言詩集。能被收錄進這部詩集的詩,其影響力和文學價值,都是非同凡響的。
劉勰稱為“五言之冠冕”。鐘嶸在《詩品》中也贊其,寫得“天衣無縫,一字千金”。
后世的眾多詩人、詞人,紛紛在自己的作品中,引用了這首詩中的典故和詞句。其中成就最高者,當數(shù)三國時期的曹操、曹丕、曹植三父子,以及宋代的秦觀。
一、《迢迢牽牛星》——古代情詩的“無冕之王”
《迢迢牽牛星》
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
纖纖擢素手,札札弄機杼。
終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
河漢清且淺,相去復幾許。
盈盈一水間,脈脈不得語。
白話翻譯:
在那又高又遠的天河西岸邊,居住著牛郎星。而在天河的東岸邊,則居住著皎潔明亮的織女星。傳說,后者是天帝的女兒。
織女舉起一雙纖纖玉手,“札札”地擺弄著梭子。她日夜辛勤地勞作,始終不能織成布匹。急得眼淚像雨點一樣,滴滴答答地落下。
天河里的河水非常清澈,河床也很淺。牛郎和織女的距離,看起來并不太遙遠??墒撬麄冎g,終年隔著一汪清澈晶亮的河水。只能默默地相望,卻說不上話。
《古詩十九首》這部詩集,根據(jù)現(xiàn)代人的相關(guān)考證,可以確認是產(chǎn)生于兩漢之間的作品。在它之前,
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大東》里面,已經(jīng)有提到織女星和牛郎星了。
不過,在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大東》里面,牛郎星和織女星,還只是兩個不相干的天神而已,他們之間并沒有產(chǎn)生任何的關(guān)系,也就更別提愛情了。
大概到了西漢的早期,民間才逐漸形成了牛郎和織女愛情傳說。于是,有人有感而發(fā),就把它寫成了我們?nèi)缃窨吹降倪@首五言詩,并流傳了下來。
所以,現(xiàn)在我們讀這首詩時,會發(fā)現(xiàn)在詩的第一句中,“牽牛星”還是最初的天神形象。但是到了詩的第二句,“皎皎河漢女”中“河漢女”,也就是“織女星”,就已經(jīng)有了“人”的模樣了。
“河漢”,在古代文學中代指的是天上的銀河。那么,銀河上面住的又是誰呢?自然就是天帝了。所以“河漢女”在這里就表明了,織女其實是天帝的女兒。
《迢迢牽牛星》這首詩,整首詩歌都是通過織女在織布機前的工作場景,來描寫了一位閨中思婦的苦悶心情。那么,織女作為天帝的女兒,為什么要終日做織布這種苦活呢?
因為在神話傳說里面,織女愛上了人間的牛郎。王母為了把他們兩人分開,懲罰織女必須每天在家中織布,織夠一定的數(shù)量以后,才允許她和牛郎在鵲橋上相會。
這個故事,就是我們?nèi)缃袷熘囊荒暌欢取芭@煽椗o橋會”的由來。但是,
織女因為太思念牛郎了,所以“終日不成章”。她一直在那里心不在焉,始終沒有辦法制成布匹。
關(guān)于這個細節(jié)的描寫,其實是含有兩層含義的。
從表面上來看,詩人是在寫,織女因為思念牛郎而心情郁悶,亂了章法。
結(jié)果,她越是著急織布,就越是織不成。越是織不成,她就越著急。最終,眼看著無法完成王母交代的工作,就不能和愛人見面,所以她就難受地哭起來了。
其實,從更深的層次來看的話,
這個細節(jié)也代表了古代的勞動人民,對于天文活動的豐富想象,同時也體現(xiàn)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。
古人常常會想,天上為什么會降雨呢?因為先有云。那么,天上又為什么會有云呢?是因為有一個織女,她一直在天上像織布一樣,織著那些云。
王母娘娘讓她織的是白云,可是她心情不好,織得不成章法,然后她一著急就開始哭了。
她這么一哭,眼淚就滴滴答答地落到了人間,成了人間的雨水。
后文中又說,“河漢清且淺,相去復幾許”。這是回到了最初,從人間的視角,觀察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的距離。從地面上看,這兩顆星隔得是很近的。
不過,它們中間的距離,雖然看起來可能不大,但是王母卻用法術(shù)把他們隔開了,所以他們無法越過,最終只能整日隔水相望,想說一句話也說不成。
二、秦觀的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與《迢迢牽牛星》對比
這首《迢迢牽牛星》自從問世以后,歷來深受古代詩人、詞人的偏愛。后世很多的詩人、詞人在寫七夕相關(guān)詩詞的時候,都會出現(xiàn)這首詩的影子。
蔡文姬的父親蔡邕,在寫《青衣賦》的時候,就借用了其中的愛情典故。后來曹丕寫《燕歌行》、曹植寫《洛神賦》的時候,也都不同程度對其中的愛情典故進行了化用。
但是,后世寫牛郎織女愛情的詩篇,最出名的還是要數(shù)宋代秦觀的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。
秦觀還因為寫這首詞得了一個外號,叫做“古之傷心人”。
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——北宋·秦觀
纖云弄巧,飛星傳恨,銀漢迢迢暗渡。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(shù)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夢,忍顧鵲橋歸路。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。
秦觀這首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的知名度,絲毫不遜色于《迢迢牽牛星》的原作。特別是
最后的“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”,可謂是千古絕響。
同樣是寫牛郎織女的愛情典故,同樣是寫“我之所愛隔山?!钡膫母惺?,但是兩首作品描寫的方式,卻完全不同。
《迢迢牽牛星》這首詩,是通過一個近距離的細節(jié)描寫,突出了織女對牛郎的思念,以及自己內(nèi)心的苦悶。
秦觀的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,卻節(jié)選了這對愛人終于在七月七日“鵲橋相會”的精彩瞬間。
那一天,天上的“云”和“星”都是活的,所以它們才能“弄巧”、“傳恨”。
牛郎和織女悄悄地渡過天河相見了,相見的那一刻有多么美,他沒有具體地描寫,只是寫了一句“柔情似水”。但是下一句,他馬上就說“佳期如夢”了。
現(xiàn)在的相見這么美好,但是非??上У氖?,馬上就又要分開了。下一次相見,又會是什么時候呢?是在夢中嗎?
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,在你的面前摧毀。明明前面的相會那么美,現(xiàn)在突然告訴你,相愛的人必須馬上分開。這樣的畫面,想著就很讓人感到非常難過了,更別說遇到了。
在這首詞的結(jié)尾,秦觀還做了一個升華。好像詞中的牛郎和織女在互相告慰對方:別怕,我們現(xiàn)在雖然分開了,但是我們的愛情卻可以地久天長。
因為真正的愛情,是經(jīng)受得起時間的考驗的,并不需要兩個人天天膩在一起。秦觀的這種寫法,優(yōu)點是詞里的人物形象,顯得更加生動,也更加鮮明。
既突出了神話中的悲劇愛情色彩,又歌頌了牛郎織女對愛情的堅貞。與《迢迢牽牛星》中寫愛情兼寫自然的涵泳筆調(diào),大異其趣。
結(jié)語
如果你問一個現(xiàn)代的年輕人,到底是更喜歡前述詩詞中的哪一首,我想大多數(shù)的人,可能都會選擇秦觀的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。
這不光是因為秦觀的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,從字面上看起來更加容易理解,同時也是因為
秦觀在他的詞作里面,還提到了一個長時間存在的話題:愛情,到底經(jīng)不經(jīng)得起時間的考驗?
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談戀愛,女方經(jīng)常會說一句話:
現(xiàn)在社會科技發(fā)達,一個人要和另外一個人見面,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!
但是,秦觀的這首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,恰好是對這種觀念的最大否定。最后的“兩情若在久長時,又豈是朝朝暮暮”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秦觀告訴那些仍然相信愛情的人:假如一對戀人真正相愛,即使很久很久才見上一面,他們之間依然應當情濃如酒,初心不變。